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保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服务保障体系是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市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始终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精心统筹布局,全力以赴推进,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评选石家庄市“优秀退役军人”60名、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各30名,吕保民、姬建辉、王殿明等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20年全国拟表彰的100名优秀基层服务站长,河北省共5名,石家庄市占2名。
以健全机构设置、规范办公场所、配强工作队伍、完善工作台账、畅通运行机制为重点,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县乡服务中心(站)牌匾标志、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工作台账等进行规范,强力推进“两站两中心”全域优化提升。同时,对照“全国标杆型、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建成“3家全国标杆型、213家全国示范型”和“1500家以上市级示范型”服务中心(站)的目标,开展交叉踏查,全力推进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对3000家服务中心(站)实地检查,顺利通过了省厅组织的初步验收。
“两站两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和吸附作用,完成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并适时更新,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充分发挥乡村服务站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做好信息预警、舆情上报、超前处置等工作,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决”。同时全面加强人员培训,组织编写《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培训教材》,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作为统一教材印发全省。
建好用好关爱基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退役军人帮扶解困,全市共设立23个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注入资金1.15亿元。加强基金会内部管理,积极开展帮扶援助,已为200余名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发放补助金68.95万元。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 融入社会道路更广阔
10月12日,全市第二届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石家庄市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当天,124家用工单位参与现场招聘,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提供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吸引2200多人参与,当场与达成就业意向1130人,受到广大退役军人一致好评。
坚持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作为退役军人最基本的权益、最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最根本的稳定措施,紧紧抓在手上,确定“政策保障、平台搭桥、基地支撑、协会促进”的推进路径,构建了“政府部门强力主导、服务机构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
为加强优惠政策保障,我市先后印发《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把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用到退役军人群体。截至目前,已有120多家企业享受吸纳就业补贴、创业实训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61名退役军人享受创业补贴,58人申请就业见习补贴,70人享受创业担保贷款1943.9万元,78人享受税收减免85.6万元,政策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研发就业创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从报到登记、就业指导、教育培训、就业推介、创业孵化到上岗就业、成功创业全流程网上办理。目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自主择业干部已全部录入平台信息库;1703名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279人参加适应性培训,102人参加创业培训,平台登录查询人数达到3万多人。
规范“四类基地”建设,全市设立教育培训、实习实训、就业吸纳、创业孵化等基地270个,成立330人的导师团队,指导帮扶和吸纳2537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综合基地,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孵化、金融服务、法律援助、创促会帮扶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已入驻退役军人孵化企业48家,举办就业招聘、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活动30余场,直接服务退役军人800多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率先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并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目前,我市共有创促会22家,会员单位477家、个人会员513人,已吸纳3125名退役军人就业。成立以来,创促会积极发挥作用,开展退役军人创业项目推介,组织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承办两届全市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会,加强会员企业与退役军人互动联系,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创促会已成为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特色品牌和靓丽名片。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创促会发起“援助灾区献爱心”活动,得到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先后募集资金物资30余万元,支援抗疫一线。
双拥共建扎实推进 军民团结持续巩固
2020年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被授予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九连冠”,平山县实现“五连冠”,正定县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命名数量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有力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积极健全军民共建和区域性跨军地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行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制度,提高了双拥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推动建立拥军支前协调机制,做好现役军人家属随军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着力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
深入开展“助力强军,服务国防”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走访慰问机制,在“八一”和春节等时间节点,入户倾听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爱护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两年来共组织慰问驻石部队124个次,持续开展“城舰共建”活动,市领导两次带队慰问石家庄舰,2019年10月邀请该舰官兵到我市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巩固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承办河北省“传承红色基因拥军情”和“百城万店拥军行”活动启动仪式,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全省首家市级退役军人主题公园,投资1500万元建成石家庄国防教育展馆,浓厚了拥军优属氛围,实现了宣传教育常态化。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工作,打造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就业创业促进会、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三驾马车”,一体推进新时代社会拥军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了全民支持拥军工作新模式,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拥军工作新格局。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两次调研平山县社会化拥军情况,并给予高度肯定。
思想政治教育迈出新步伐 退役军人作用充分发挥
2020年11月9日,全省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这是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二个现场观摩会,我市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坚持把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
深入开展“一比双找四到六清”活动,积极排查“口袋党员”,恢复组织关系,为开展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开展了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大走访、大联络”活动,共发放《退役军人流动党员服务手册》4.9万本,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276名。健全基层党组织设置,全市共设立服务中心(站)党组织293个、城市社区功能型党支部319个,织密了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网,确保退役军人党员全部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纠正党员组织生活中出现的苗头问题。加强退役军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双向通报、双向共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齐抓共管。
开展“1+10”退役军人党员联系群众活动,8万余名退役军人党员联系非党员退役军人和群众80余万名。在社区功能型党支部精心打造“老兵之家”阵地,建立“老兵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心理减压室”等,积极做好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起到了润滑剂和稳压器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退役军人主动投身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全市400多名退役军人党员参与对口扶贫;230多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等工作。注重在退役军人党员中选拔培养农村“两委”后备干部,目前全市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退役军人1237名,占26.6%;全市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中,退役军人支书占51.7%。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有4万余名退役军人组成1200多支志愿服务队奋战在防疫抗疫最前线,累计捐款捐物550余万元。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下一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继续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更加拼搏努力的工作干劲、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干善为、稳中求进,奋力谱写新时代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