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遵化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夯基础强管理抓创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开创褒扬纪念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高位推动,汇聚强大工作力量
遵化市高度重视褒扬纪念工作,2019年、2020年两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褒扬纪念科”“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两个科室,先后印发了《遵化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和烈士纪念工作实施意见》《遵化市烈士公祭办法》《遵化市关于散葬烈士墓迁葬及立碑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化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管理。
二、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好
一是注重运用公益诉讼。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每年清明节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都联合市委督查室,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联合市检察院组织开展了“落实英烈保护法—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形成了17份《检察建议书》,明确了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投入30余万元,整改问题30余项。
二是注重抓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遵化市整修任务重、山区较多、运距远且分散,工作开展难度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工作专班,绘制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公开招投标、统一组织施工。为确保如期按质完工,将全市划分为4个片区,组建了4个工作组,齐头并进,整体调度,高效推进整修工程。按照计划,圆满完成了9处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建、332处散葬烈士墓就地维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坚持宣传发动,切实将英烈精神传承弘扬好
一是注重运用调查研究。联合宣传、党史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重走红色之路,重塑红色之魂”主题活动,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深入调研。期间,专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密云县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建设管理先进经验;走访了长城抗战史专家、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处主任郭景兴,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的后人李惠兰,研究烈士陵园陈列馆的建设与发展事项。
组织撰写了《全面提升烈士褒扬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与管理工作水平》的调研报告,印制了《遵化市烈士纪念设施分布图》。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纪念长城抗战烈士陵园落成85(86)周年、纪念包森烈士牺牲80周年等专题座谈会。2021年,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二是注重开展宣传共建活动。市烈士陵园与市检察院结为共建单位,出资30余万元支持市烈士陵园建设,建成了“遵化市革命史料陈列馆”,展出了近代以来遵化革命史、战争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烈士英名录,向全社会公开开放,填补了烈士陵园没有展馆的空白。
长城抗战烈士陵园与市教育局、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市第二实验小学、石门镇中心小学等多家单位组成共建单位,定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石门镇中心小学印制了《长城抗战史料简介》,发放给每位学生。地北头镇鲁家峪“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展馆”与唐山市多家院校、单位组成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志愿宣讲服务队”,聘请老退役军人深入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英烈事迹,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三是注重动员社会力量。抗战史专家郭景兴、李惠兰教授捐助了大量文史资料、专家著作,丰富了遵化市革命历史资料,为陈列馆展陈提供了很大帮助。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程水星,创作了长篇章回体小说《凝血砖》,记述了冀东抗战史和包森烈士的感人事迹。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万广宝创作了冀东尖兵剧社、长城剧社在遵化浴血奋战的剧本。老兵张志广组织完成了罗文峪长城抗战史料馆的陈展布展工作,并举办了长城抗战摄影展。
退役军人刘超担任退役军人志愿宣讲服务队队员,为中小学、冀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义务讲解。全国双拥工作先进个人韩守君多年来累计捐资400余万元,建设维修铁厂镇甲山烈士陵园;深入乡村查找到烈士信息,发动热心人士将甲山战斗烈士名单由100余名扩展到200多名;远赴日本寻找甲山战斗历史史料,充实展陈内容;投资拍摄纪录片《甲山遭遇战》,社会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