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目前,全市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就业9743人,创办涉农企业23家、个体工商户67家、农村农机合作社5家;担任村支书778人、两委委员2474人。大批优秀退役军人投身基层、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三、强化创新驱动,激活就业“新引擎”
创新是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不竭动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在就业服务体系、供需对接模式、创业项目打造等方面,创新探索工作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发展,充分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整体活力。
一是建立双线并行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两站两中心”四级贯通、全面覆盖的优势,广泛联系退役军人,做好摸底统计、政策宣传、岗位推送、就业动态监测等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移动“云MAS”短信平台等媒体渠道,打破地域界限,隔“空”送政策、送岗位,打通就业信息“堵点”,特别是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退役军人招聘专栏,定向推送适合退役军人的就业信息。
目前,已通过媒体平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工作信息600余条,推送就业岗位1300余个,发送就业创业服务短信5.5万余次,累计阅读量近10万次。
二是创新退役军人供需对接模式。2021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探索了“直播带岗”退役军人网络招聘模式和“线上直播+线下招聘”相结合的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模式。
目前,已举办2场综合性“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参与企业52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播浏览量2.5万人次,留言数270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两场与消防部门合作的“直播带岗”专场招聘活动,直播浏览量1.1万人次,留言数1000余条,点赞数2.4万次,发动150余名退役军人报名消防队伍。
举办了2场“线上直播+线下招聘”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给用工企业和不能到场的退役军人提供了信息化沟通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专场招聘会的辐射影响力,参与企业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现场接待求职人员1300余人,直播浏览量6800余人次,留言数近2000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600余人。
三是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项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通过广泛征集、实地走访调研、对接大中型民营企业等方式,初步挖掘了兵哥网约车、天天一泉净化水、燕南春退役军人专供酒、北蔡驴肉等一批具有潜力与优势、适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项目,将在专家评审后,向退役军人推广。
四、推动区域协作,搭建就业“大舞台”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三地交界、京津之间,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接壤,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是对接京津冀优质企业,输送退役军人人才。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积极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临空经济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就业合作,并鼓励其优先招录聘用退役军人。截至目前,已为京津冀企业和单位累计输送了949名退役军人。
二是推动“通武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区域合作。三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举办座谈会、走访对接、线上沟通等方式,不断推动“通武廊”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资源的开发、对接与共享。
2022年,“通武廊”三地共同明确了《“通武廊”退役军人工作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2022年度工作任务》,探索共同建立人才储备库、企业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创业资源库等,协同开展就业创业,精准服务退役军人;在三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共同开辟了“通武廊”退役军人招聘直通车专栏,打破三地行政区划招聘壁垒,给退役军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发布就业岗位300余个。
2月24日,三地联合举办了首届“通武廊”退役军人“招聘直通车”网络招聘活动,共邀请了30余家企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1000余个,直播全场浏览量达1.8万人次,互动留言数1600余条,110余人当场投递了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