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镌刻军民如磐,滔滔滹沱奔涌强军战歌。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石家庄市以优异的成绩第十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定县和平山县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
“全国双拥模范城”是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命名的城市荣誉称号。“十连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石家庄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千万军民携手书写的鱼水深情答卷,更是新时代双拥精神在燕赵大地的璀璨绽放。
“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荣誉,更是使命。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连续十次获此殊荣的城市,石家庄以“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信念,将双拥工作融入城市血脉,以制度创新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了一幅“军地协同、社会参与”的时代画卷。
擎旗定向:擘画双拥新蓝图,锻造军民共建“强引擎”
从“军车免费通行”的暖心标识,到“退役军人优先”的庄严承诺;从军属就医“绿色通道”的温馨指引,到军人子女入学“一站式服务”的便捷窗口——石家庄的街头巷尾处处彰显着对军人职业的尊崇。
筑梦新时代,厚植双拥花。这座城市的双拥沃土,源于顶层设计的持续“滋养”。
市委、市政府和石家庄警备区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考核体系,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站位谋划部署、大力推进,创新实施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双拥工作,推动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市政府把双拥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
全市创新构建“三强机制”(强党委领衔指挥链、强军地联席议事制、强政策闭环保障网),以组织领导力的层层传导,激活双拥共建全域生态,推动双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枝叶关情:服务升级提质效,谱写惠军“暖心曲”
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石家庄以“后方无忧”助力“前方无畏”,用“硬核举措”回应官兵期盼:
——健全拥军支前体制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组建社会拥军支前队伍。以落实“双清单”制度为抓手,帮助部队协调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件(次)。
——市财政拨付5000余万元,全面启动军供站新站建设项目。常态化开展科技、政策、医疗和文化拥军,在水电气讯、行政审批、产权登记、土地规划、道路交通等方面给予优先优质保障。
——妥善解决“三后”之忧,近年来,全市转业军官在行政、参公岗位安置比例达98%;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在事业单位岗位安置比例达77%;解决随军家属就业近170人,设立带编岗位定向招录军属;市财政每年列入600余万元预算用于发放未就业配偶生活补贴;帮助40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中高考加分优待,解决入学入托问题。
——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专项慰问、“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石”分暖心慰问行系列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送去慰问品价值近3000万元,社会各界爱国拥军单位、组织和个人累计捐赠慰问品价值900余万元。
——擦亮“石”惠拥军品牌,全市备案的1500余个停车场、22.4万个停车位全部执行军车免费,全市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全部执行军车免费通行,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和地铁。
——30余处景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免票,年受益超10万人次。
…………
数字背后,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坚定实践。从新兵入伍的鲜花簇拥,到老兵返乡的“荣归故里”仪式;从边海防官兵的“暖心包裹”,到军属医疗的“绿色通道”;从“情系边海防”走访慰问到“石分暖心”常态化活动——石家庄以润物无声的细节,诠释着“你护国,我护你”的深情厚谊。
创新赋能:多元模式激活力,打造双拥“生态圈”
“优抚对象到店有礼”“凭证件享受折上折、减免等拥军惠军套餐”……4月3日——7日,石家庄市2025年春季家电数码惠军专场购活动火爆进行,以大力度优惠让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我市还连续5年承办河北省“百城万店拥军行”活动启动仪式,常态化开展“拥军服务站”集中授牌、“弘扬双拥传统·关爱军人健康”、军人驿站打造、“光影拥军”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社会化拥军活动,不断浓厚尊重尊崇氛围。
在湾里庙步行街,500家“拥军服务站”构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双拥示范街区,千余条优惠措施涵盖衣食住行;在时光街,“拥军商圈”为军人提供“折上折”专属礼遇;在中山路,双拥主题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LED屏幕上“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标语与霓虹交相辉映……
石家庄以市场化思维激活社会拥军热情,形成“千企万店齐拥军”的燎原之势。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诞生了全国全省多个“首次”: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小镇,为退役军人提供从退役初始到职业生涯全周期的“一站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办市级军休老年大学。出台市级军休工作规范和细则;率先启动全国优待证发放工作,承办全省优待证首发仪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试点工作,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定为“蹲点抓落实”活动指定城市;率先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老兵“军之缘”调解室,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为3000余人(次)提供了涉军维权法律咨询服务。
双拥,在这里,已从政府主导升华为全民自觉。
军地同频:共绘发展同心圆,浇开双拥幸福花
军爱民,“人民”二字重千钧。
驻石部队视驻地为第二故乡,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乡村振兴、应急抢险、助学兴教、医疗援助、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领域书写担当:
——投入5000万元帮扶80余个村庄,打造“军民共建示范村”,援建小学、幼儿园23所,资助困难学生百余名。
——在防汛救灾、扑灭山火等应急救援任务中,驻石部队官兵先后发动万余名官兵、民兵奔赴应急抢险一线,出色完成巡逻封控、物资配送、环境消杀、转移群众、防洪固堤、灾后清淤等任务。
——成立国防教育宣讲团,走进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探索形成了国防宣传系列化、国防宣讲普及化、专题培训常态化、国防作品精品化、教育阵地配套化的“石家庄经验”。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我市不断加强军地共建,市领导每年带队赴海军“石家庄舰”走访慰问,“城舰共建”19年来,一城一舰结下深厚情谊。扎实开展“城连共建”活动,为西藏军区某边防连队建设室内体育场馆并对周边基础设施实施提升改造,在祖国边疆留下双拥佳话。
文化铸魂:打造石家庄双拥“城市名片”,凝聚强国“向心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市不断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双拥精神,已深植于城市肌理:
——全国首创“双拥地铁专列”,车身绘满军旅元素,日均传播受众超百万人次。
——建设“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70余所,建成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3个、市级38个。
——建成革命军事馆、双拥主题公园、国防教育一条街、双拥广场等示范型场所60余处,中山路国防教育一条街成为红色打卡胜地,双拥地标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
——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荣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同福集团董事长刘山国获评2023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2人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模范退役军人”。11人被评为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全市130余名退役军人被选树为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等,续写“脱下军装还是兵”的传奇。
四年磨一剑,十冠映初心。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座城市正以“领跑者”姿态,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汇聚起“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深厚伟力。从太行山麓到滹沱河畔,从城市街巷到哨所营区,这座英雄之城,将以更磅礴的军民合力,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续写军民同心、奋斗奋进的新时代双拥共建工作石家庄篇章!